以下是本會會長陳家豪先生以雲端與流動運算專業人士協會主席身份發表在經濟日報的文章。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早前批出 4 張數碼銀行牌照,其中兩張是可以為個人及企業服務的全牌照(DFB) ,其餘兩張只可服務企業客戶(DWB)。
雖然它們跟香港虛擬銀行一樣,不會有實體分行接觸客戶,一開始業務範圍可能也跟香港的存款、貸款支付之類差不多,但從投資者背景及服務範圍,可以看到新加坡的 4 張牌照主要看重推動非傳統金融機構以數碼經濟服務新加坡以外的地區的目的。
第 1 家要介紹的是獲得全牌照,由國有的新加坡電信(SingTel)及 Grab 成立的合資公司。以兩家企業在東南亞的大量客戶及滲透力,將來之發展肯定非常有底蘊,對數字銀行發揮其應有實力及打造藍海的目的實在具重要示範作用。
第 2 張全牌照是一般香港人並不熟悉的冬海(SEA Group)集團奪得。 該集團 2009 年由出生中國的李東海在新加坡創立,主要業務是網上遊戲。2015 年開始推動其網上購物平台 Shopee,短短 5 年間其業務範圍已經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菲律賓、印尼、台灣甚至巴西。單看其廣泛分布的生態就知道其金融科技發展方面的實力毋容置疑。
第 3 張及第 4 張是只能做批發業務的牌照。主要客戶會是東南亞的中小企。他們分別被兩家具中資背景的上海陸地為首的合資集團及上市失敗的螞蟻集團附屬子公司奪得。似乎新加坡政府也認同了中國一帶一路的理念及經濟實力。
反觀香港,已經開始營運的虛擬銀行投資者結構及目前營業狀況大家不難看出幾個問題:
(1)由於發牌條款所限,香港的虛擬銀行並不像英國的可以一開始就為本土以外的客戶服務,不知何時才能靠 scale-up 賺錢。
(2)香港 8 張牌照當中,祇有 PAObank 目前接受企業開戶,那麼 SME 有足夠選擇嗎?監管機構有辦法以比對方式衡量其效益嗎?
(3)香港的虛擬銀行大部分是依附在傳統經濟之上。缺乏像 Grab, 冬海等具規模的本地互聯網巨頭參與,其競爭力及爆發力將會被後來者的出現而受到負面影響。
(4)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也是證券業的監管機關,目前全球數碼資產交易發展如日中天。不難想像這些數碼銀行將來會為新加坡製造大量稅收及為本地人才提供非常良好的就業環境;香港的虛擬銀行要提供相類似的服務就會因為監管機構的分工而遭遇結構性的障礙。未來幾年,由於種種包括政治、人才、監管、及客源的限制,筆者相信會有更多相關跨境業務會選擇到新加坡發展。
正當香港正埋首處理一直仍然未能發揮作用的電子支票及 eTradeConnect、仍然需要繼續優化的 FPS、仍然在建設中的數據交換平台(CDI) 、仍然在做諮詢的全面監管數碼資產交易及發牌制度、仍然在推動並衹能覆蓋香港本地居民居民的 IamSmart 虛擬身份證、仍然在測試的以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爲基礎,只為了跨境支付而設計的央行數碼貨幣而不是決心以打造新生態而大刀闊斧規劃並落實金融科技發展,我敢相信 3 、5 年後當全球其他發達金融市場的數碼化工程落成後,香港的競爭力甚至 GDP(本地生產總值)將受到嚴重衝擊。
筆者不想在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期間「危言聳聽」,若果大家有關注我過去 5 年發表的公開文章,不難發現我的「預言」很多已成事實。也是那句「亡羊補牢未為晚也」。只可惜,我們要從哪裡開始?當發展局只發展地產、當金融發展局只能關注金融、當網約車仍然制於跟金融科技風馬牛不相及的運輸署的監管的時候、當政府的施政報告仍然點名反對互聯網工業對傳統工業的衝擊,香港將來能否在數碼經濟發揮其應有角色?
期待能遇上世外高人能為我既愛又恨的香港獻上神燈。
相關原文及出處請點擊此處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