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科技無小事?政策擁抱舊思維」——會長陳家豪先生發表於eZone – IT Times名家專欄的評論文章
就香港Fintech及智慧城市發展滯後,本會會長陳家豪先生於 2016 年 3 月 30 日在eZone – IT Times名家專欄發表了一篇名為 “民生科技無小事?政策擁抱舊思維” 的文章。 全文如下: 【民生科技無小事?政策擁抱舊思維】 任何現代化的金融支付系統,跟經濟發展、交通運輸甚至是市民大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很多證據顯示,香港政府處理金融支付系統一直欠缺對科技發展的觸覺和智能城市實際需求。就如金融市場的本地結算系統一樣,5、6 年前剛提出電子支票方案的時候,筆者已經知道它將會變一個「大白象」清算系統。理由非常簡單,因為早在千禧年代當歐羅(euro)取代歐洲廿多國貨幣的時候,已經定立了完善制度,解決歐洲各國銀行不同戶口資金收付的系統和制度的不協調,而當年的新清算系統就選擇正式取代費時失事的支票制度。 中國內地、新加坡、韓國甚至台灣這 10 年間已經在毋須支票的清算系統下,建立了許多第三方支付系統去支持互聯網金融,如:網購、信貸風險評估、眾籌、P2P 借貸等發展;一直以「亞太金融中心」自居的香港,在互聯網金融發展卻乏善可陳。最令人憂慮的是,財政司及金管局卻異口同聲向市民講香港的金融體系穩定及健全,暫時沒有需要進一步開放! 複雜的金融體制讀者可能未能一一理解,但簡單和貼近生活的電子支付系統的應用,我們必須關心。隨着智能手機應用日漸普及,市場其實更需要像支付寶及微信支付般簡單、快捷及安全的方案。在剛推出的電子支票系統裏,支付方既然用了電子證書要求付款,理應可以馬上通過任何資訊系統通知收款方,毋須如剛推出的電子支票般依賴電郵及非常容易被植入木馬的 PDF 檔案為載體;當收款方收妥信息後,其實即能馬上核實簽名,毋須等隔日清算便能獲得款項。 又舉個例子,現在運輸署為了解決中區交通擠塞問題,重提電子道路收費計劃,初步研究參考推行已久的倫敦和新加坡的道路收費系統。結果發現,規定車輛安裝射頻設備甚至要求車主開放實時定位給監管機構讀取,同樣要面對私隱問題。 與其在這範圍拖拖拉拉,倒不如先跳出框框,馬上研究以配額方式限制車輛使用某種路段及以車輛在繁忙區域逗留時間計算收費是否可行。與其考慮運輸署提出以過時及需要安裝大量路面設備才能推行每次進入區域收 10 元的試行計劃,倒不如配合自動定位系統,以實時競價拍賣道路使用費用這種自由市場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