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信報

DCEP及虛擬銀行什麼葫蘆賣什麼藥

我會會長陳家豪先生以香港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身份於上週在信報《創科KOL》分享香港發展有關CBDC及Open API的重點。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推出數碼人民幣DC/EP(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具備溯源、加密、穿透式監管等功能。今次請來香港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陳家豪,討論有關政策,並探討本港如何追趕步伐,把握虛銀市場優勢。 主持:(朱)朱美俞 《信報》科技記者嘉賓:(陳)陳家豪 香港智慧城市聯盟 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 朱: 有評論指出,DC/EP為內地政府的監管手段。對於政策的動機,你有何看法? 陳:內地近年有不少第四方支付公司出現,替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公司代為收款,惟他們不受銀行監管,當中不乏非法洗錢、虛報收款額等個案。內地DC/EP運用區塊鏈(Blockchain)底層技術加強監管,待普及化之後,第四方支付公司就沒有虛位可乘。 監管有助打擊洗黑錢 監控方面,即使沒有DC/EP,內地亦可透過現行機制,例如人臉識別技術,或透過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數據監控民眾。惟更重要的是,市場需要監管機制,藉DC/EP追蹤大眾消費行為,打擊洗黑錢等非法交易。 朱: 以你所見,DC/EP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在金融體制上,本港可扮演什麼角色? 陳:現時全球致力發展「央行數碼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BDC),內地則搶先推出DC/EP。以美國為例,當局依靠摩根士丹利等商業銀行發展穩定幣;英倫銀行、歐洲央行等亦正在做同一件事。 當DC/EP及CBDC在全球發展愈趨成熟,本港必須參與其中。事實上,本地傳統貨幣體制獨特,通用的100元、50元、20元等鈔票,由3間銀行發行。CBDC一旦按國際標準推出,本港可透過英資滙豐銀行或渣打銀行,按標準輕易把鈔票轉化為數碼貨幣,促進國際交易。 外資或許不信任內地DC/EP,但他們對英資銀行在港發行的數碼貨幣應會較有信心。 朱: 你認為DC/EP未來能否挑戰美元霸主地位?

Read More »

港銀開放API首重統一標準 (香港智慧城市聯盟陳家豪) —— 陳家豪會長刊登於信報的報道

本會會長陳家豪先生以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接受信報StartupBeat採訪。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 金管局預計本月底前,會有二十家零售銀行提供約五百個首階段的API,讓用戶查閱銀行產品及服務資料。(中通社資料圖片) 香港金管局正推動本港銀行界開放應用程式介面(Open API),讓第三方服務供應商接入,把不同銀行服務及產品資訊,滙合到同一網站或軟件,消費者可藉此作出比較。首階段已開放500個API,參與零售銀行有20家,最快月底前準備就緒。《信報》StartupBeat請來香港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陳家豪,探討如何善用這金融科技,提升本港競爭力。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陳家豪 香港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 尹:本港於首階段開放500個API,你如何理解有關政策? 陳:市民很多時誤以為開放API愈多愈好,其實關鍵在於API標準。舉例說,以研發一個實時網站為例,旨在讓用戶得悉最新金融服務,惟每間銀行接口不一,IT部門或須編寫數百個銀行接口才可。在本港政策下未來或有500多個API板塊,各有不同準則。若訂立一套標準,就能讓各銀行通行,真正善用電腦優勢。 歐盟致力發展開放銀行(Open Banking)措施,並即將落實推行。本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具「超級聯繫人」的角色,業務以海外跨境及跨平台交易為主。若因開放銀行程序繁複,甚或混亂,以致企業在港開發成本過高,他們便改往本港周邊地區,例如新加坡、南韓、深圳等作業務發展基地,這對本港競爭優勢構成負面影響。 香港程序繁複損效率 尹:據你所知,本港與其他國家於開放API有什麼差異? 陳:鄰近地區於開放API政策上暫未落實,然而我認為聰明的政府,在API推行上愈精簡愈好。剛談及即將落實開放銀行政策的歐盟,其做法較為簡單。他們先訂立一套共同標準,讓旗下成員國家得以跟從。 相反,本港擁有數百套API標準,不但缺乏效率,企業開發成本亦高,即使有大型IT公司選擇逐一接入數百個API系統,能夠從中獲益,惟政府不應只服務有關既得利益者,應以提升本港競爭力為依歸。 陳家豪認為,金管局有意推動虛擬銀行,冀使銀行服務普及化。(何澤攝) 尹:顧名思義,開放銀行旨在透過銀行API互相連接,提升用戶體驗。你認為未來5至10年,會有哪些應用場景? 陳:大約在4年前,業界認為銀行角色會被替代。時至今日,傳統銀行的服務不再局限於只由銀行提供。我認為,未來發展有兩大趨勢。第一、銀行必須與時並進,提供傳統銀行以外的服務,才得以生存。第二、企業可透過虛擬銀行牌照取得銀行身份,提供銀行服務;其本業亦能豐富本港的競爭優勢。然而,無論從事銀行或非銀行業務,企業內部須進行以API為基礎的數據交換。 我估計3至10年後,全球將出現更多由「非銀行」機構提供的「銀行業務」。舉例,企業或透過Facebook(fb)、WhatsApp等應用程序(App)銷售保險、銀行服務等。在這場景下,這些聊天工具可提供收費途徑,同時API亦產生其作用。當有關企業成功引流並促成生意,可繼續跟進客戶服務,消費者亦可於App內繳費,相當便利。 省成本增社會競爭力 以保險公司為例,過往客人索償須先填妥表格,然後等候中介安排。在API新時代,用戶索償可透過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進行,並藉聊天工具證明有關意外發生,以及醫生診斷等。警務處亦可透過API,傳送報案文件至保險公司;一經核實,保險公司便可聯絡銀行,再把有關資料傳至客戶,直接轉達至醫生。 最後我認為,金管局有意推動虛擬銀行,冀使銀行服務普及化。在虛擬銀行及開放銀行政策推動下,透過自動化減少人手錯誤,成本相對較低,有助提升社會競爭力。初創亦可藉此顛覆傳統體制,提供更多創新服務。 陳家豪認為,本港未來應整合API標準,避免業界惡性競爭出現。

Read More »

轉數快助港邁向無現金城市 —— 陳家豪會長刊登於信報的報道

本會主席以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身份接受信報訪問有關「轉數快」如何改革業界生態,推動本港邁向無現金城市的報導。 訪問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及 Startupbeat 網頁 金管局「轉數快」近日正式開通,支援各大電子銀包系統,亦能全天候跨銀行轉賬。(黃潤根攝) 香港金融管理局周日(9月30日)全面開通快速支付系統「轉數快」(Faster Payment System;FPS),首天運作即錄得逾5萬宗交易,涉款超過2億元。市民只須以手機號碼或電郵識別收款人,即可跨銀行實時交收清算。《信報》StartupBeat請來香港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陳家豪,分析「轉數快」如何改革業界生態,推動本港邁向無現金城市。 主持:尹思哲《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陳家豪 香港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 尹:「轉數快」標榜為全球首個支援跨銀行、電子錢包、全天候運作的即時轉賬平台,你對新服務有何看法? 陳:早於10年前,英國已推出快速支付系統(Fast Payment System);新加坡於2014年亦實行快速安全轉移(Fast And Secure Transfers;FAST),它們均為跨銀行、全天候運作的即時轉賬平台,惟本港「轉數快」(FPS)跨平台轉賬服務額外增添電子錢包一項。 電子錢包的應用與八達通類近,八達通為線下電子支付系統,用戶能把銀行的資金放進電子錢包內,隨時增值或使用。現時歐美國家已把近場通訊功能(NFC)引進Visa、Master等信用卡內,供用戶隨時購物、支付車資之用,逐漸取代舊有的線下電子支付系統。 過去本港率先引入八達通,因此實行「轉數快」服務時,必須兼顧本地用戶習慣,以及電子錢包平台的發展需要。 尹:除了日常小額交易,「轉數快」對商戶、投資者有何得益? 消除銀行企業客戶三方風險 陳:以往本港未有FPS,中小企處理網購等業務時,做法欠缺效率。第一,他們會透過銀行機制,與客戶進行「銀行對銀行」交易,例如使用電子支票轉賬,但過程需時兩天,或須面臨因時失客的風險。第二,中小企可申請信用卡戶口,從而處理客戶的賬單,惟每次交易均須徵費,加上年費及租機開支,使用成本高昂。有中小企為了客源,寧願先發貨、後收錢。由於涉及高風險投資,銀行較抗拒為他們開戶。 FPS平台的出現,讓中小企得以即時跨行轉賬,不但大大提升交易效率,銀行、中小企、客戶三方都毋須承擔風險。直至明年3月為止,FPS所有交易費用全免,商戶交易成本大減。 此外,FPS為用戶提供存根,顯示收款公司的名稱、交易編號、支付系統的參考編號,以及付款金額等詳情,交易資料準確有跡可尋。

Read More »

開放政策是提高城市競爭力的主要手段 —— 陳家豪會長刊登於信報的報道

本文作者陳家豪為雲端與流動運算專業人士協會主席,為《信報》發表有關香港支付系統發展的評論文章。 二十年轉眼就過去了,八達通依然故我,香港卻停留在單一機制的基礎上原地踏步。(黃勁璋攝) 在互聯網及數字經濟年代,開放的支付方式是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礎,也是城市提高自身競爭力的重要元素。目前全國164個地鐵和公交已經可以用開放及統一基制讓支付公司、銀行、手機及智能手錶、手環開發商參與,百花齊放之餘更做就到整個生態發展。 不同的商業活動、不同的企業、不同的專業及身份的個體也能參與其中。 香港創科人才愈來愈缺乏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正是市場並不開放,使用的技術及商業模式非常封閉。 二十年轉眼就過去了,八達通依然故我。 當全球地鐵及公交乘客已經紛紛採用不同的國際支付工具如Visa、Master Card、銀聯、微信、支付寶甚至 ApplePay 及 Andriod Pay 的時候,香港卻停留在單一機制的基礎上原地踏步。 政府甚至中央不斷推動香港成為面向全球的創科研發基地,但要研發項目成功落地,一個健康的培植生態必須存在。 如過樹苗在老年大樹的遮蔽下,哪有機會接觸陽光? 香港政府目前不但沒有創造更多機會,還以狹窄的思維將營運港府交通補貼的責任交給八達通。這好比讓大樹提供更多養分,讓這片土地更不適宜其他樹木生長!久而久之,企業會失去應有的競爭力,城市就變得愈來愈自我邊緣化。 當務之急,是儘快推動各項開放政策及制訂落地時間表。正如金融管理局今年落實的「轉數快」、虛擬銀行以及來年分階段落地的 開放API (Open API)項目正是一些推動 Open Banking 的正面例子。 要配合發展,香港政府必須儘快推動公開數據(Open Data)及共享經濟

Read More »

東方之珠憑後勁再發亮

香港一直以跨境貿易帶動金融、地產及旅遊發展,此一成功魔法近年由於外在環境改變而失效,多個指標如競爭力排名、經濟自由度排名、世界最佳營商環境排名等不斷下滑,情況令人擔憂。筆者希望以關於香港創新科技的幾件大事,讓大家知道問題的核心。 相對於其他發達經濟體,香港在回歸後投放於社會的整體科研開支佔GDP比例一直遠低於世界水平。 枉花4年搞清算系統 發達經濟體科研開支佔GDP比例一般達到3%至5%,香港卻不足0.8%。香港的科研種籽其實十分優秀,例如佔據全球無人機70%市場份額的大疆科技,原本是科技大學學生的研發成果,惟最終要放棄香港到深圳才有土壤茁壯成長,本地創科生態遲遲未能出現。 香港政府沒有把發展數據中心視為重點基建項目,也沒有像當年吸引迪士尼來港般,爭取科技公司以香港作為亞大區根據地,相反區內的競爭對手如新加坡則為此提供貼身侍候及多種優惠政策。 香港不但做不成本來可以獨領風騷的亞太數據中心,其後的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發展也因為缺乏底層資源支撐而舉步維艱。 去年底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及本年第三季「快速支付系統」將會實現,香港將邁向智慧銀行新紀元云云。 然而你可知道,新加坡、南韓、日本、英國、瑞典、中國內地甚至印度等經濟體,早於5年前已經陸續實現金融科技最底層的實時零售支付系統,香港卻白白花費4年寶貴光陰推動一些低效和幾乎無人問津的行業清算系統,例如電子月結單(eBill)和電子支票(eCheque)。 勿再錯失區塊鏈機遇 但無論如何,港府近來一系列措施似乎已經走對方向。我們如今必須擺脫舊思想及制度的枷鎖和包袱,利用後發優勢及內地商機發揮香港所長。 期望香港未來幾年不要再錯失由區塊鏈等技術創造的種種機會,在數字經濟的新領域上燃點創造力,令東方之珠再次發出耀眼光芒。 陳家豪-雲端與流動運算專業人士協會主席 原文刊登於信報 http://www1.hkej.com/dailynews/finnews/article/1778621/%E6%9D%B1%E6%96%B9%E4%B9%8B%E7%8F%A0%E6%86%91%E5%BE%8C%E5%8B%81%E5%86%8D%E7%99%BC%E4%BA%AE

Read More »

電子支付鬥搶數據 (香港智慧城市聯盟陳家豪)——《信報》文章

本港「手機錢包」電子支付服務愈來愈盛行,多間科技企業搶攻香港市場,從日常消費層面吸客。為了解用戶消費習慣,企業收集大量交易數據,當中或存在侵犯私隱的問題。《信報》StartupBeat請來香港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陳家豪,探討港企應如何升級轉型,以把握電子支付的機遇。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陳家豪 香港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 尹: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早前宣布入股飲食資訊平台OpenRice,坊間一般認為,此舉旨在開拓支付市場,你同意這說法嗎? 陳:科技公司有時表面上做一種生意,背後其實是做另一種生意,如Google是一家廣告公司,但它是由搜索引擎起家。內地的金融體制落後,銀行之間無法實時支付,因此網購平台淘寶需要支付寶協助完成交易,螞蟻金服也就是靠此發跡。 港人消費習慣難改,要讓電子支付「落地」,必須從龐大市場着手,例如飲食業。今次螞蟻金服入股OpenRice,可藉此連接商戶網絡,有助收集用戶數據。若公司沒有數據在手,根本難掌握消費者的習慣,亦無從推廣。 創科助推進信貸評級 尹:你最近曾撰文指出,香港信貸評級體制發展緩慢,可以解釋一下嗎? 陳:本港發展金融科技(FinTech)步伐一向十分慢。我幾年前已撰文批評,但當年認同的人不多。直至最近,支付寶及微信支付打入香港,市場開始出現兩種意見,一方面覺得終於「解放」,亦有人覺得被「入侵」。今時今日,不論手機也好、智能卡也好,全世界的電子支付改革基本上已經完成。 香港的電子錢包TNG、拍住賞(Tap & Go)及八達通等,在銀行、用戶及商戶三方的接駁通道,至今不算十分順暢,仍須努力。然而,世界不會停步,其他地方正邁向信用體制,牽涉不少信貸問題,包括消費者信用額、買車買樓等。 尹:現時收集的數據更多,信貸計算方式又能否更加準確? 陳:過往沒有大數據參考,貸款要靠擔保或抵押;如沒有任何抵押,就要付較高的利息。在這情況下,若貸款人可分享生活資訊,以及消費數據予徵信公司,有助降低貸款風險。銀行方面,亦可根據其信貸評級再決定利息水平。 有人擔心,這會洩漏個人私隱,但選擇權在你手上。你又想低息貸款,又想要私隱,這樣「輸打贏要」是不可能的。徵信公司的角色就如「小天使」,因它會評估你的消費習慣,發現有問題時更會主動提醒。不少港人誤以為,這種做法是內地獨有,但其實是源自美國。 港空間小難顛覆市場 尹:據羅兵咸永道(PwC)去年發表報告顯示,香港發展金融科技時,傾向以合作模式為主,較少推翻現有制度。你對此有何看法? 陳:過往,香港因地理環境優越,只要靠轉口貿易便可發達,這是我們一貫的成功方程式。若要顛覆市場,規模必須夠大才能支持下去。 香港只有數百萬人,大部分銀行及金融機構都有外資或中資背景。這代表改革的主導權不在香港,就算成功推翻制度,市場太小亦無用武之地。若在中美顛覆市場,可以「爆一個城市,再無限放大」,但香港根本無位可走。 在本地FinTech初創的心目中,一定不想跟大機構合作,而是想打倒他們。不過,在現有的金融體制下,完全無位可以走,不容許他們發展,若想顛覆,往往法律未必容許,變成違法。即如在市場中,大家都賣新產品,但你就繼續賣舊貨,就如當個個轉型走向柴油火車時,你仍用蒸氣火車一樣。 食地產老本無以為繼 尹:最後,對於提升本港競爭力,你有何建議? 陳:成功的公司都在不斷轉型,以蘋果公司為例,本來只做電腦;亞馬遜及騰訊(00700)今時今日並非只做本業,他們都沒被單一業務規限而阻礙發展。

Read More »

港信貸評級體制失優勢——會長發佈于《信報》文章

本會主席陳家豪在信報專欄發表有關香港金融科技發展的評論文章 今年1月4日,中國央行人民銀行受理了俗稱「信聯」的百行徵信個人徵信業務申請,意味中國徵信(Credit Checking)生態揭開新的一頁,由過往計劃經濟時期的中央主導步入市場主導的新年代。在計劃經濟政策下,徵信體系就只有「央行徵信」,先整合來自各銀行及金融機構的數據,再提供給各銀行及金融機構使用,主要功能是協助放款機構做好風險評估工作。 香港的企業徵信由銀行公會與存款公司公會設立的商業信貸資料庫處理,主要收集中小企業的一般賬戶資料,如商業登記證號碼、不同信貸類別的總授信額、抵押、欠款等紀錄。個人徵信方面,由目前唯一的香港環聯資訊有限公司提供服務,最初由商業銀行自發建立共享數據庫,之後由美國環聯公司進行市場化運作。香港環聯掌握全港495萬消費者的信用訊息,例如個人一般資料和信貸申請資料。當中包括信用卡、無抵押貸款及按揭貸款的正面和負面訊息,由百多家包括銀行及小額貸款公司提供。 內地過去10年不斷通過法律和制度的改革去為金融市場增值,再加上本土消費市場日益成長,個人金融產品自然不斷有革新。阿里巴巴和騰訊(00700)等互聯網公司提供的金融服務產品,目前已經從傳統銀行手上取得了絕大部分的零售支付市場份額。據艾瑞的統計報告顯示,去年次季度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中,互聯網金融佔比達41%,個人業務只佔27%,線上消費佔比不到18%。由此可見,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經從一般小額消費,轉向更能變現的金融服務領域,更慢慢成為國民與金融系統互動的主流。 守株待兔也要聰明 上世紀一直以市場開放、靈活、勇於創新著名的香港金融市場,吸引了全球投資者前來「掘金」。由於交易成本低、開戶容易、沒有資金出入境限制,再加上法律健全、通訊發達、政治環境穩定,讓香港贏得亞太金融中心地位。當網絡年代來臨,大數據應用日趨成熟;當訊息革命達至頂峰,人工智能應用漸漸變成主流;當全球金融機構發現全面分析貸款人的行為數據及身份特徵,比起依賴一些過往還款紀錄及收入去評定信貸評級更為靠譜的時候,香港的相關法律、監管制度、人才培訓、市場定位及個人私隱條例,有過相應的調整和配合嗎?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香港就算要繼續守株待兔,也需要考慮在哪株樹下會有更多機會遇上兔子吧! 大家有意識到我們的優勢已經慢慢流失嗎?在沒有政府主導發展下,香港的信貸評級體制該何去何從? 2018年1月22日刊登於信報「科網人語」專欄的評論文章原文 文章鏈結請點擊此處

Read More »

李嘉誠馬雲合營支付寶HK——會長陳家豪先生接受《信報》電話訪問報道

以下是《信報》電話訪問陳會長有關長和及螞蟻金服合作後的相關報導。陳會長補充說,這搭檔應該可以成功說服政府打開通道,讓香港通過新零售模式重新成為服務全球的城市! 長和(00001)與阿里巴巴關聯公司螞蟻金服宣布組成策略夥伴聯盟,聯手拓展電子支付市場,將組成各佔50%股權的合資企業,共同運營電子錢包「支付寶HK」,進一步整合線上線下的支付服務。長和預期合資企業可帶來龐大效益,為股東創造更高價值。今次交易尚待監管機構批准,預計可在今年底前完成。市場人士認為,香港只是長和及螞蟻金服的試點,如果合作成效理想,下一步會聯手衝出海外。 熟悉這項交易的消息人士稱,長和擁有龐大零售、電訊及公用事業客戶網絡,在香港有豐富的營商經驗,而螞蟻金服則有良好的電子支付技術,故此促成雙方合作。雖然支付寶在中國境內提供不同類型的服務,但這些服務未必適合香港市場,故雙方會研究因應市場需要作調整。長和旗下屈臣氏集團生意遍布全球,惟是次成立合資企業經營支付寶HK,會先做好香港市場,日後再考慮是否進軍海外。 支付寶去年8月取得金管局發出的儲值支付工具(SVF)牌照,對於未來由新成立的合資公司營運支付寶HK是否需要金管局審批,金管局表示不評論個別機構事宜,但一般而言,流動支付營運商提升顧客服務會有助香港金融科技發展。 效益龐大 為股東創價值 長和集團聯席董事總經理霍建寧表示︰「此合資企業把消費體驗提升至另一層次,向前邁進一大步。長和的龐大市場網絡和豐富營商經驗,結合螞蟻金服的科技專長,將帶來龐大效益,不僅惠及長和的電訊、零售和其他客戶,香港的其他商業機構也定能受惠。對我們的股東而言,定當能創造更高價值。」 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陳家豪指出,長和與螞蟻金服合作,把應用場景廣泛地擴張,規模之大甚至有可能迫使銀行及其主導的收單機構在兩至三年內把業務開放,讓更多市場參與者可接入系統。另外,市場上現有的支付工具競爭壓力將更趨激烈,日後或會出現不同支付機構組成聯盟抗衡。 市場料累積經驗進軍海外 香港互動市務商會會長方保僑認為,螞蟻金服夥拍長和的做法很聰明,與其四出找尋不同夥伴逐步擴展網絡,不如和一個已擁有龐大客戶群的集團合作,長和旗下的零售王國網點遍布全球,包括百佳、屈臣氏及旗下商場和停車場等,應用層面非常廣闊。對長和而言,引入支付寶則可吸引更多內地顧客。 陳家豪及方保僑不約而同地預期, 長和與螞蟻金服結盟後,下一個加入支付市場混戰的可能是擁有惠康及大量食肆的怡和集團。由於香港只是長和與螞蟻金服合作的首站,當累積足夠經驗後,相信下一步將進軍海外。 事實上,長和的零售業務除了扎根中國市場外,在歐洲亦極具規模。據集團今年6月底中期業績顯示,東西歐市場合共佔長和零售業務EBITDA(除息、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44.9%,店舖數目多達7398間;中國則有3014間店舖,EBITDA佔比33.5%【圖】。由於長和掌握大量消費數據,能為螞蟻金服提供傳統零售渠道的大數據,長和亦可借助螞蟻金服的技術推動零售業務。 螞蟻金服與長和合作早見端倪,去年9月支付寶在香港舉辦全球生態夥伴合作會時,已宣布與屈臣氏集團聯手,全港逾600間屈臣氏、百佳、屈臣氏酒窖及豐澤,均可使用支付寶付款。同時,支付寶「掃碼付」服務,在2015年初時於本港推出,先後與多家零售企業如周大福(01929)、莎莎(00178)等合作。 報道原文請點擊:https://lnkd.in/fw25PNC

Read More »

13牌照營運商各有一套 港流動支付七國咁亂——陳會長接受「信報」訪問文章

流動支付發展一日千里,內地杭州已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無現金城市,日本也接受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開拓市場,可是本港的相關發展仍頗為落後。雖然港府去年已發出13個儲值支付工具(SVF)牌照,但今年首季儲值支付工具總交易量反而按季下跌3.7%。業界促請政府盡快完善支付基建,讓新舊系統互聯互通,帶動電子交易。 食肆嘆得不償失 聯合國年初發表的報告指出,支付寶連同騰訊(00700)旗下的微信支付,2016年的交易額合共錄得2.9萬億美元(約22.62萬億港元),比2012年的810億美元(約6318億港元)激增約35倍。 然而,去年本港有13個儲值支付工具牌照批出,首季有關交易量不升反跌,只有13.56億宗,按季下跌3.7%,交易額294.33億元,按季亦微跌1%。 成本不菲或許是本港流動支付卻步不前的其中一個原因,牛皇阿莫火鍋老闆黃偉珣表示,尖沙咀分店近半為中國遊客,去年曾考慮引入微信支付,希望增加內地客源,但有感手續繁複,行政工作大增,員工抗拒使用,最後無奈放棄。 黃偉珣解釋,每部流動支付終端機需付每年1200元的租機費,每宗交易手續費約1.3%。以一間分店每月營業額200萬元,內地客佔一半計算,每月手續費已盛惠1.3萬元,足夠增聘一名員工。他續稱,每次使用流動支付時,夥計為方便統計賬目,都要用收銀機再輸入一次;每月做會計報表時,又要跟流動支付報表「對數」。隨着流動支付工具湧現,員工感到十分混亂,擔心工作不勝負荷,因此大力反對。 制式混亂難適應 談到流動支付的好處,黃偉珣深表質疑,他說:「大部分飲食業從業員來自基層,目前13款支付工具,部分更用上英文名,他們如何搞得清楚?這行已很難請人,他們不高興辭職的話,我有十對手都搞不定。況且,引入流動支付後,對生意有多大幫助,誰也說不準。反正,內地遊客都會準備港幣,這個我不擔心。」 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陳家豪批評,港府發出13個SVF牌照,惟支付工具營運商之間的戶口無法互動,做不到即時增值和轉賬,各自的功能亦不盡相同,對市民及商戶而言太過亂局,難免無所適從。 陳家豪直言:「現在是『七國咁亂』,政府如同容許13間不同公司的巴士在街上行駛。混亂、使用複雜,大家覺得煩,那就索性不使用。(若如此)香港會一直落後,繼續輸,政府責無旁貸。」 不少商戶認為,內地遊客來港多會自備港元,即使不用流動支付工具,對生意影響不大,但陳家豪指出,電子收據附有商店資料,客戶可隨時翻查購物紀錄,可方便售後溝通。他促請政府盡快完善支付基建設施,讓傳統支付與第三方支付建立橋樑。 撰文:蕭瑩盈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Read More »

「紅旗法案啟示」—— 會長陳家豪先生在《信報》發表的文章

本會陳會長以互聯網專業協會副會長身份在信報專欄「科網人語」對香港創科發展的評論文章 香港回歸二十年,社會也由傳統的資本型經濟主導先轉變成知識主導,接著也會進入依賴人工智能主導的數字型經濟。社會進步的步伐越來越急速,奈何我們政府因為種種原因仍然是一個分工細緻為舊經濟而設計的官僚體系。每當社會有不適合政府的生產線能接受的新事物、每當社會有影響到持份者利益的東西,系統也先將事物按舊機制由單一機關以其職能範圍作考量而不是以整體社會利益出發。資源錯配、向既得利益者傾斜、發展滯後、甚至是令社會及業界失望的事情常有發生。以下是會長在信報專欄以英國在19世紀處理新交通工具的出現而寫的有關Uber事件的時事評論。 每次看到針對Uber的大型執法行動及官員對社會輿論的高調回應,我就會想起十九世紀英國的「紅旗法案」。十九世紀蒸汽機的發明曾經帶領英國成為工業革命先驅,蒸汽機這個當年的創新科技雖然打爛了不少工人的飯碗,但也幫助了當年思想比較開放的英國晉身列強之一。 當蒸汽機在工廠普及後,創新者很快就把技術轉移到交通領域。蒸汽推動的汽車,成為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應該獲得廣泛接受才合理。但當馬路上多了比馬匹速度更快、有更大運載力的汽車,社會上有勢力的馬車公司及其他既得利益集團自然不爽,紛紛把汽車定性為極危險及「違法」產物。經過一段推推拉拉,英國議會終於制訂了第一條機動車道路安全法,規定蒸汽車的時速不得超過4英里(約6.4公里,相當於馬車的速度),而汽車經過城鎮時,時速更須減半,以及派人在汽車前方50米處一邊步行一邊搖動紅旗,為機動車開路並提醒路人! 別以為這法案荒謬,其實它正是協助新興科技產物融合傳統市場的先驅。法案一方面保障馬車行業利益,另方面因沒有一棒子打死汽車的存在,讓社會有機會認識汽車然後對其規範化、標準化,為汽油車甚至電動車鋪路。「紅旗法案」其實是一石二鳥的良策! 可惜香港政府在交通、金融、教育或基礎建設等領域上面對創新事物時,往往表現出其缺乏遠見甚至是執行能力低的情況。所有新興科技產物由於沒有前車可鑑,對社會未來發展的影響也存在不確定性,按政府部門一向的分工,根本沒法由單一政策局負責新興產業在落地前的全盤計劃。Uber現已獲全球大部分城市接受,原本有助香港發展共享經濟模式、提升競爭力及跟全球互聯網接軌,但現在卻事與願違。 港府一直沒有在英國政府身上學習到要讓創科產物在可控範圍下觀察、試驗及營運的一套工夫,現在卻以一刀切做法,全面抹殺一種創科模式在香港的應用。「大禹治水」我小學就讀過了。要不好好疏導既得利益者的不滿,要不就準備跟眾多對香港經濟發展有期待的年輕人對着幹,只有這兩條路。 原文:《信報專欄:科網人語》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