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牌照營運商各有一套 港流動支付七國咁亂——陳會長接受「信報」訪問文章

流動支付在內地非常流行,不少日常消費已毋須使用現金。(路透資料圖片)

流動支付發展一日千里,內地杭州已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無現金城市,日本也接受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開拓市場,可是本港的相關發展仍頗為落後。雖然港府去年已發出13個儲值支付工具(SVF)牌照,但今年首季儲值支付工具總交易量反而按季下跌3.7%。業界促請政府盡快完善支付基建,讓新舊系統互聯互通,帶動電子交易。

食肆嘆得不償失

聯合國年初發表的報告指出,支付寶連同騰訊(00700)旗下的微信支付,2016年的交易額合共錄得2.9萬億美元(約22.62萬億港元),比2012年的810億美元(約6318億港元)激增約35倍。

然而,去年本港有13個儲值支付工具牌照批出,首季有關交易量不升反跌,只有13.56億宗,按季下跌3.7%,交易額294.33億元,按季亦微跌1%。

成本不菲或許是本港流動支付卻步不前的其中一個原因,牛皇阿莫火鍋老闆黃偉珣表示,尖沙咀分店近半為中國遊客,去年曾考慮引入微信支付,希望增加內地客源,但有感手續繁複,行政工作大增,員工抗拒使用,最後無奈放棄。

黃偉珣表示,曾考慮引入微信支付,但有感手續繁複,最後無奈放棄。 制式混亂難適應

黃偉珣解釋,每部流動支付終端機需付每年1200元的租機費,每宗交易手續費約1.3%。以一間分店每月營業額200萬元,內地客佔一半計算,每月手續費已盛惠1.3萬元,足夠增聘一名員工。他續稱,每次使用流動支付時,夥計為方便統計賬目,都要用收銀機再輸入一次;每月做會計報表時,又要跟流動支付報表「對數」。隨着流動支付工具湧現,員工感到十分混亂,擔心工作不勝負荷,因此大力反對。

制式混亂難適應

談到流動支付的好處,黃偉珣深表質疑,他說:「大部分飲食業從業員來自基層,目前13款支付工具,部分更用上英文名,他們如何搞得清楚?這行已很難請人,他們不高興辭職的話,我有十對手都搞不定。況且,引入流動支付後,對生意有多大幫助,誰也說不準。反正,內地遊客都會準備港幣,這個我不擔心。」

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陳家豪批評,港府發出13個SVF牌照,惟支付工具營運商之間的戶口無法互動,做不到即時增值和轉賬,各自的功能亦不盡相同,對市民及商戶而言太過亂局,難免無所適從。

陳家豪直言:「現在是『七國咁亂』,政府如同容許13間不同公司的巴士在街上行駛。混亂、使用複雜,大家覺得煩,那就索性不使用。(若如此)香港會一直落後,繼續輸,政府責無旁貸。」

不少商戶認為,內地遊客來港多會自備港元,即使不用流動支付工具,對生意影響不大,但陳家豪指出,電子收據附有商店資料,客戶可隨時翻查購物紀錄,可方便售後溝通。他促請政府盡快完善支付基建設施,讓傳統支付與第三方支付建立橋樑。

撰文:蕭瑩盈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