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本會會長陳家豪先生以雲端與流動運算專業人士協會主席的身份刊登於中小企香港經濟日報-博客論壇的文章。
香港電子支付發展比全球很多發達城市來得早。千禧年代香港人已經享受方便快捷的八達通交易,東京、倫敦、紐約、上海等國際先進城市仍然依賴現金支付。 可惜,香港人一直自豪的八達通過去廿多年運作模式及使用技術「原地踏步」。筆者讀畢《香港經濟日報》早前報道有關龍運巴士路線試行接受信用卡及手機錢包繳費,發現本港社會對無現金支付仍然有非常大的誤解。
【相關文章】FinTech殺埋身飯碗不保 銀行從業員如何自救?
目前流動支付技術主要分兩大類。其一是支付卡公司以傳統基礎開發出來的體制,代表作有 Visa、Mastercard 及中國銀聯(UnionPay)的感應式(contactless)支付系統 payWave、Mastercard Contactless(Paypass),以及閃付。由於手機流動支付日趨普及,這 3 個支付界龍頭也分別跟手機生產商及系統供應商合作,將其感應式技術「移植」到手機上。我們經常使用或者聽過的 Apple Pay、Andriod Pay、Samsung Pay、華為錢包、小米錢包,其實是它們合作後將手機模擬為業界稱為「EMV 支付卡」的成果。 拿著手機等同拿著信用卡,只要在讀卡機拍卡即可付帳。
其二是互聯網巨頭以自己過去成功顛覆傳統銀行的互聯網支付系統加入手機移動端的新一代體制。表表者並不是早以參與互聯網支付並來自美國的 PayPal 而是中國的支付寶及微信支付和印度的 Paytm。由於客戶與商戶之間的資料交換不需要經過傳統銀行體制而是完全依賴流動端,要求支與付的源頭可以只靠手機。
正因毋須金融機構及商戶提供讀卡機,系統安裝及操作成本大大降低之餘,其使用場景亦因為少了硬件保安及安裝的約束而變得廣泛及靈活。在中國大陸及印度,流動支付已經替代傳統銀行卡支付而成為主流零售支付平台。方便快捷之餘,它更因為能解決及減低使用現金的麻煩及風險而幾乎將現金替代。
【相關文章】iPhone O! ePay.八達通增值教學 八達通 iOS App 增設 NFC 拍卡功能超方便
圈內人士告訴我,今次安裝在龍運巴士的讀卡機本來也有邀請八達通參與,達成以單一系統服務全港支付方法的目標,可惜政府尚無推動整合之政策,八達通以為因為商業考慮而未有應邀參與,而被社會誤以為這是個顛覆八達通的行動
英國倫敦負責營運 Oyster Card 公司的做法,跟八達通背道而驰。 負責「大倫敦」包括巴士、鐵路、渡輪及吊車支付的 Oyster Card,為配合倫敦市政府推動的未來票務項目(Future Ticketing Programme),2014 年開始開放其龐大網絡給第三方公司參與。這計劃不但為 Oyster Card 帶來可觀收入以及大量數據可供優化其系統,更令到市民及遊客增加支付方式的選擇,方便之餘更可以參與推動因為競爭而導致的系統及服務的正常發展。
項目發展致今,使用開放平台如 EMV 銀行卡及信用卡、手機錢包等的比例,已經遠高於傳統 Oyster Card。
【相關文章】疫情中的財政預算案 真正利民紓困振興經濟?
試想一下,如果像龍運巴士一樣的整合收費設備,可以普及在全港安裝,以後市民及遊客便可按照自己使用習慣及喜歡的電子支付方式付費;更重要的是,中小企申請八達通或者信用卡收費系統的難題。
以往中小企開立支付戶口手續麻煩,讀卡機的安裝費用及月費並不便宜;即使能把費用算入成本內轉嫁給消費者,如果欠缺統一渠道,要維持多個支付系統的運作及把不同讀卡機放在狹窄的收銀台上也是個難題。此外,目前零售市道不振,現代電子支付系統除了處理收費之餘,也是個線上線下的營銷推廣渠道。只要用上它,中小企商戶可以結盟跟消費群對接,用會員卡/券、折扣等推廣方法留住客戶,增加營業額。
由於規劃香港長遠科技應用發展的《智慧城市藍圖》才剛剛起步,一般市民對流動支付的認知仍然缺乏甚至有頗多誤解。我們一方面必須在《藍圖》內釐定目標,以「有型之手」開放素來封閉的支付平台為各營運商創造價值,再通過宣傳及教育讓市民認識流動支付及其對香港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筆者最後指出,由於政策導致支付市場發展一直裹足不前的證據。為何香港金融管理局已經發出十多家儲值支付(Stored Value Facility)牌照後,目前只有八達通一家能提供各種交通津貼的唯一電子平台?
相關原文及出處請點擊此處查看。